学生服务     |     教师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平台 > 金牌校友 > 正文 金牌校友

赵雷:为梦想转身、初遇立恒钢铁

发布时间:2025-06-02   |  阅读次数:




赵雷,1982年7月出生,现年42岁;1998年9月有幸进入河北工业学校就读,在校班级为98冶炼班;2002年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钢铁公司参加工作,从炉前工、水工、卷扬工、车间统计、副工长、工长一路走来,2009年因石钢搬迁调整工作到山西立恒钢铁公司;2009—2023年之间岗位历经工长、炉长、高炉主任、生产科长、副厂长、厂长、生产副总、秘书长、总裁助理,目前任职于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总裁助理兼恒瑞昆总经理,曾经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传承着晋文公雄霸三晋、金戈铁马、称雄诸侯的开拓精神;顺应新时代,迎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我们创新奋进、实干兴邦的殷殷嘱托,站在美丽的太子湖畔仰望三座挺拔而立的炼高炉,回映晋南集团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二十年的奋斗历史,二十年的沧桑岁月,在集团董事会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总裁张天福的引领推动下,如今晋南钢铁集团已经成为钢、焦、化、氢一体的大型企,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第125成为宝武集团马钢生产基地

一、为梦想转身、初遇立恒钢铁:

原本石家庄钢铁公司的一名国有企业的职工,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同时也是有着一腔血、一腔抱负的年轻人,面对两点一线的生活我问自己,就这样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吗?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实现自己理想抱负?2009年3月经过思想斗争,选择离开国企,离开“铁饭碗”,离开了石家庄繁华的都市选择了一条街看到头的曲沃县城,来到这个刚开始筹建600级高炉的立恒钢铁公司,3月15日入职成为民企的一名员工当正式进入公司才发现,简陋的住宿环境不合口味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同事砖土泥瓦的工程现场,到底要不要留下,留下能不能实现自我价值,我犹豫彷徨过!

机缘巧合,由于新员工需要培训,我有幸成为立恒炼铁第一任“教书先生”,带领新入职的一线员工,每天徒步去通才公司学习炼铁岗位工作知识和操作技,从一无所知到渐渐领悟从笨拙的操作到熟练掌握,我们同吃同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2009年53日山西晋南区域第一座大高炉正式顺利投产,公司领导面带微笑,工人师傅们欢呼雀跃,那一刻幸福到了极致!立恒钢铁从此开始了拓展的步伐,2010年第二座大高炉相继投产,直到2019年集团高质量转型期两座608立方高炉才以最优的指标退出历史舞台。

二、企业文化造就开放的人才培养机制

渐渐融入立恒钢铁、渐渐认同企业文化,自2009年入职后一直在炼铁承担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考核文化、学习文化、执行文化、外包文化也深深的在我心中扎根发芽,成为立恒集团企业的文化标志。  

进入立恒公司,我只是一名高炉工长,2012年度公司聘请中旭团队来进行管理咨询和培训,很有幸能够参与其中。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和互动实践,更深地了解了管理、懂得了团队、感悟了执行、认同了结果,这段时间里公司先后收购中宇钢铁、新建立恒焦化,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2013年随着公司引导骨干人员多岗轮动培养提升的政策号召炼铁团队积极执行和发力,挑选人员精心培养,提高了爱岗敬业意识,干事创业的本领。我也高炉工长开始,逐渐在炉长、车间主任、生产科长、厂长助理等岗位上历练。2017年底集团再次扩张兼并了东方恒略,公司调整我任职生产副总一职,初入厂区感受到的是恒略的破旧、扬尘和人员的散漫。当时最想的就是如何复制立恒文化来改变现状,提高企业面貌。在时任总经理董胜利的支持下,历经6个月的时间使恒略企业文化转型,当时不禁感慨文化的力量无穷大,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2018年5月集团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推进下实施战略转型筹备1860立方高炉、150吨转炉的建设工作。2019年年初我被调回集团高炉项目部,一是参与设备的安装及工艺的改进;二是带队到龙钢、汉钢、马钢等企业学习大高炉炼铁操作,在2019年7月份、2019年11月份两座大高炉相续顺利投产后我担任炼铁厂长一职 。在2020年度精益管理推行时受到张天福总裁的赏识,先后任职精益执行主任、总裁秘书、集团秘书长,现在受张总委托担任恒瑞昆总经理一职。

几年来的历练、几年来的成长,在公司引入中旭、麦肯锡、北京求是、北京领誉等咨询公司培训下,不管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技术的提高、决策的魄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步步走来,晋南集团人才梯队建设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与公司广阔的干事平台、张总的爱才惜才无私、精心地培养都是分不开的现在公司管理层35-45岁的年轻人占比65%以上,这正是晋南集团发展理念、经营模式、人才机制正确、创新的体现

三、以钢为核心,上下游产业链形成:

初识的立恒仅有小高炉、小转炉及带钢、焊管这些产业链条。当1号608立方高炉投产后铁水日产量很快达到1800吨,这是整个晋南区域从来不曾有过的跨越,稳定的生产和优秀的指标让炼铁操作者、公司管理层都为之尽展笑颜。好景不长,因为我们没有焦化、没有矿山,炼铁所用的原料都是外部采购,可以说高炉是饭吃百家。焦炭本来进入高炉起骨架支撑的作用,然而当冶炼到风口时已碎成焦沫,高炉步入长达3个月的时长,渣铁不流动、送风却灌渣。这段时间里公司上下、炼铁操作都是疲惫不堪,经营上更是损失惨重。直到2号高炉投产,才使公司上下统一了对焦炭质量的认识:没有好质量的焦炭支撑,炼铁的稳定生产也将无从谈起。也就是这一刻公司布局焦化项目, 经过筹备与建设,2012年6月立恒拥有了自己最先进的6.25米捣固焦炉,从此告别无焦时代。公司形成了焦、铁、钢、轧完整的钢铁产业链条,区域更具竞争优势。

四、兼并中宇、集团长远发展战略布局:

还清晰地记得2011公司年度大会上,张天福总经理信心百倍地告诉大家,立恒接管中宇一定会盈利。当时的我和其他员工一样,都带着怀疑的态度聆听、期待着遥不可及的梦想能够实现,因为在此之前这片土地上经历过宇晋钢厂、中钢集团、中宇钢铁的身影,最终都以不盈利而告终。立恒就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2012年4月15日中宇钢铁全面复产,开启了立恒钢铁开挂的转型发展之路。

2014年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具挑战的,原本任职两座608立方高炉炼铁厂副厂长职务,整体生产顺行较好。11月份中宇4座高炉接连炉况失常,在这种生产背景下我被调整为中宇炼铁厂副厂长,接手后炉况调剂难度很大,高炉煤气流失常、炉体结瘤、崩悬料等现象使高炉产量低迷。在时任厂长李胜怀的支持下,我着手推进铁前系统性生产管控、数据分析法研判及预控炉况、底线思维应对原料波动、分类预案应对参数变动,历经近四个月时间生产由被动应付转变了预控可调,四座高炉也达到了最高单炉单日2200吨产量的历史突破。通过近四年的中宇生产管控,也摸索出来了快速炉况恢复法、停开炉多焦冶炼法,这段历程也为大高炉操控提供了诸多思路和认知。

五、以创新驱动智信研发新引领:

当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互通、算力时代、元宇宙、“东数西算”这些成为近年来热潮名词时,会让我们感悟时代向前、趋势向前的强大能量,而大工业生产基地也能插上这些代名词。在2019年立恒钢铁转型为晋南钢铁集团建设1860立方高炉期间,数据收集指导、5G互联、智能决策等系统都被高炉所应用。

2019年集团公司成立铁前事业部,时任事业部总经理霍旭丰同志让我挑起大高炉建设及组织生产的工作,因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上2015年就在张天福总经理前瞻思维的引导下成功实施了无人过磅系统、电商销售系统、集采及物流平台的信息化开发及利用。这次大高炉建设需要更多的贴近科技,由高炉技术人员创新研发的一键开炉技术得到应用。在一键开炉技术研发过程中发生过高炉冷却壁烧坏的事故,让公司蒙受重大损失。但是,以张天福为首的公司领导层,本着包容、开放、鼓励的胸怀,没有追究责任,更多大力支持创新,举公司渡难关,也为晋南大高炉开炉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同行业中拔得头筹。2020年通过在马钢学习期间铁水罐车运输的影响,我们自主研发了5G铁水罐车运行系统,一举取得工信部优秀案例称号;研发的高炉自动废钢上料技术得到业内企业参观推广。

集团公司创新研发、智慧钢铁在2021年度再次成为晋南区域引领。通过同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炼钢废钢判级系统、同宝信信息公司开发了晋南生产管控系统、同中冶南方研发了一键炼钢技术、特别是 2022年度同太重集团研发并投用的一键炼焦系统更成为全国标杆。这个阶段因职务的变动,集团信息化建设、机器人应用开发及科技研发工作由我直接负责,同时承担总裁秘书的工作不但是普通文字工作,更有为公司未来科技出谋划策落地研发的义务。这使得我肩上的责任更重,同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更快适应公司发展的步伐。

20年奋进发展20年聚力引领,晋南集团紧随着时代步伐缓缓走来。回望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梦想多多在这个数据算力的科技时代,集团实现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布局完成了光伏产业链。未来集团在董事会正确的战略指引下、在优秀有为晋南人的共同努力下,必将成为绿色、低碳、环保杆企业。